2015年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发布日期:2016-05-25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?????? 2015年,全市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,继续深化各项改革,扩大对外开放,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,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,运行质量持续提升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一、综合
国民经济平稳增长。初步核算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(GDP)665.8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6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2.72 亿元,增长3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344.16亿元,增长6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268.95亿元,增长7.1%。人均GDP达到49377元,比上年增长5.8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.754.338.0调整为7.951.740.4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.4个百分点。
就业形势保持稳定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.1万人,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124人,困难群体再就业532人;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.6万人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5%,城乡“双零家庭”保持动态消零。
物价水平低位运行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.1%。其中,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.4%,消费品价格上涨0.9%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.7%,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7.2%。
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6.83亿元,增长7.2%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.1%,比上年提高0.5 个百分点。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3208家,总量达到17818家,比上年增长10.63%;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7508户,总量达到53906户,增长23.75%。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6.27万人,新增注册资金115.43亿元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21.66亿元,占全部税收的比重27.9%,比上年提高0.3个百分点。
镇域经济实力继续增强。全年各镇(街道)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.89亿元,比上年增长4.56%,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3.6%,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(街道)达到8个;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5.92亿元,增长15.44%,镇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88.2%;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.6亿元,增长8.86%;镇域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2.99%,比上年提高2.39个百分点。
二、农业
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.30亿元,比上年增长3.4%。其中,农业增加值40.40亿元,增长2.9%;林业增加值1.74亿元,增长8.7%;牧业增加值9.73亿元,增长3.5%;渔业增加值0.84亿元,增长3.9%;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.58亿元,增长7.5%。
农产品生产形势良好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.9万亩,粮食总产25.95万吨,比上年增产5.1%;棉花播种面积1.5万亩,比上年增加185亩,棉花产量1559吨,比上年增产11.4%;油料播种面积10.49万亩,增加1565亩,油料产量1.96万吨,比上年增产0.9%;烟叶播种面积2.1万亩,减少467亩,产量2789吨,减产2.9%;肉类总产量6.27万吨,减产2.2%;禽蛋产量3.15万吨,增产0.3%;牛奶产量1899吨,减产1.3%;水产品产量3523吨,减产1.6%。
?表1?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
(单位:万吨)
指?标
产?量
?? 比上年增长%
?粮食
25.95
?5.1
????? 夏粮
?5.20
23.8
????? 秋粮
20.75
?1.2
?棉花
?0.16
?11.4
?花生
?1.96
?0.9
?水果
11.40
?13.2
?蔬菜
119.36
?14.0
??????? 其中:生姜
?23.34
?? 3.1
???????????? 大蒜
?23.90
?? 5.2
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。全年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9.36亿元,较上年增长11.93%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3.18万千瓦,增长3.23%;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8.88千公顷,增长0.21%;?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6.7千公顷。
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。年末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。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达到270个,新增46个。其中,新认证绿色农产品15个,新增有机农产品2个,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9个。中(小)型沼气工程达到175处,年产气 133.13万立方米;大型沼气工程达6 处,年产气91.04 万立方米;沼气用户累计达到 2.96万户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11家,比上年末增加16家。全年实现增加值296.84亿元,增长6.47%。其中,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4.87亿元,增长4.96%;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61.97亿元,增长6.53%。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.556.5调整为40.259.8,非钢产业占比提高 3.3个百分点。
表2?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
(单位:亿元)
指??? 标
增加值
比上年增长%
工业增加值
296.84
6.47
?其中:轻工业
34.87
4.96
????? 重工业
261.97
6.53
?其中:国有企业
7.74
-6.02?????
????? 股份制企业
281.32
7.34
?????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
6.28
2.95
?????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
1.46
7.81
其中:国有控股企业
79.73
9.16
其中:私营企业
47.82
10.98
其中:大中型工业企业
196.39
8.51
工业经济效益下滑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2.68亿元,比上年下降4.69%;实现利税37.17亿元,下降34.48%;利润13.93亿元,下降51.7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3.95%,比上年下降1.74%;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2.70万元/人,增长4.47%。
工业产品产销较好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稳定,其中,铁矿石原矿621.5万吨,增长2.4%;生铁1765.7万吨,下降6.7%;粗钢1683.2万吨,下降5.7%;钢材1879.2万吨,下降1.5%;粉末冶金零件3.4万吨,下降5.4%。工业品销售情况较好,销售率达到97.83%。
表3?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
产品名称
单?位
产?量
比上年增长(%)
?原煤
万吨
249.7
-5.0
?焦炭
万吨
700.7
-1.8
 铁矿石原矿
万吨
621.5
2.4
?生铁
万吨
1765.7
-6.7
?粗钢
万吨
1683.2
-5.7
?钢材
万吨
1879.2
-1.5
?水泥
万吨
431.3
-12.4
?
万吨
4.2
-8.3
?服装
万件
2508
-16.7
?发电量
亿千瓦小时
121.6
-2.2
?软饮料
万吨
19.4
0.5
?锻件
万吨
17.9
7.8
?粉末冶金零件
万吨
3.4
-5.4
?耐火材料制品
万吨
8.6
13.1
建筑业平稳发展。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.25亿元,增长8.8%;实现税收6.30亿元,增长4.88%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7.06万平方米,房屋竣工面积306.87万平方米,其中:住宅房屋竣工面积207.49万平方米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放缓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9.07亿元,增长13.5%。从隶属关系看,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49.97亿元,增长14.9%;地方单位完成投资569.1亿元,增长13.4%。从资金来源看,民间投资完成488.1亿元,增长12.5%,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8.8%。
?
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.84亿元,比上年增长100.4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85.24亿元,增长4.2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1.99亿元,增长30.8%。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1.067.831.2调整为1.962.235.9。工业完成投资371.99亿元,增长6.1%,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91.36亿元,增长20.2%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5.98亿元,增长6.9%。
房地产市场发展向好。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4.14亿元,比上年增长3.4%。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.85亿元,比上年增长8.9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39.44万平方米,下降5.5%;销售额18.35亿元,下降5.7%。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.59亿元,增长3.76%。
五、国内贸易
消费市场运行平稳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.88亿元,增长10.5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完成零售额20.20亿元,增长17.2%;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74.18亿元,增长10.5%;住宿业完成零售额2.45亿元,增长3.6%;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4.04亿元,增长6.7%。
商品消费结构优化升级。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情况看,生活用品中的粮油、食品、饮料、烟酒类快速增长,累计完成42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4%;与生产、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、五金电料类、中西药品类商品增势强劲,分别增长264.7%、62%和16.6%;发展及享受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,化妆品类增长9.1%,通讯器材类增长10.2%,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.3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对外贸易持续下滑。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8.97亿美元,同比下降14.4%。其中,进口9.13亿美元,下降29.5%;出口9.84亿美元,增长6.9%。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,农产品出口49984万美元,增长18.8%;钢材出口4038万美元,下降31.3%;纺织服装出口8963万美元,下降5.5%; 机电产品出口额19887万美元,增长15.5%。
利用外资增长迅速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5个,年末外商投资企业达到51家。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7482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17.09%;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3471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120.01%。
对外经济合作继续深化。全年实际境外投资达到 221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20%;境外劳务输出 2280人,比上年增长 5.8%。
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。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325.07公里,增长2.03%。其中,高速公路140.29公里,一级公路206.11公里,二级公路365.79公里。公路密度达到192.57公里/百平方公里。年末公交营运车辆达到1099 辆,新增 424辆;营运线路 105条,新增1条;线路总长达2344 公里,增长26%;营运出租汽车1600辆。全年公交运客总量5991万人次。
邮电通信业发展平稳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.21亿元,比上年下降2.65%。其中,电信业务收入6.35亿元,下降7.25%;邮政业务收入1.86亿元,增长17.16%。快递业务收入0.62亿元,增长35.17%;快递业务总量388.65万件,增长32.24%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.21万户,下降19.03%。其中,城市电话用户8.27万户,农村电话用户9.94万户。移动电话用户130.51万户,下降2.56%。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.65万户,增长19.66%。
旅游业发展良好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1.5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9.8%;实现旅游消费总额53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5%。拥有国家AAA级以上景区7处;国家AA级景区2处;全国、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处;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。特色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,拥有山东省旅游强乡镇6个,山东省特色旅游村10个,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9家,省级精品采摘园12家,省级开心农场2家,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128家。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财政收支稳定增长。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.17亿元,增长1.15%,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8.03%。完成税收总收入77.73亿元,比上年下降7.37%。其中,国税收入43.79亿元,下降9.62%;地税收入33.94亿元,下降4.28%。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83.84亿元,增长4.65%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,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,教育、科学技术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医疗卫生、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增长3.57%、2.55%、8.00%、20.62%、2.36%。
金融业运行稳健。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.92亿元,比上年增长9.4%。年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9.35亿元,比年初增加41.10亿元。其中,住户存款489.44亿元,增加24.36亿元;非金融企业存款158.67亿元,增加14.27亿元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9.60亿元,比年初增加16.07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417.98亿元,减少24.04亿元;中长期贷款146.85亿元,增加20.24亿元。
保险业健康发展。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5家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.14亿元,增长8.19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5.50亿元,增长4.84%;人身险保费收入13.64亿元,增长9.60%。共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5.66亿元,增长7.37%。其中,财产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.83 亿元,增长20.44%;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.83亿元,下降3.13%。
九、科学技术
科技创新成果丰硕。全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4项,争取无偿资金4851万元;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。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48件,增长2.3%;授权量223件,增长27.4%。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46件,比上年增长40.1%。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45个,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,院士工作站14个,重点实验室2个,产业技术联盟4个,国际技术合作平台3个。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45项,技术合同成交额6.58亿元,比上年增长17.1%。
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,年末达到66家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6.24亿元,增长12.14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.85%,比年初提高1.15个百分点。
十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教育事业稳定发展。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,全年共招生4.17万人,在校学生人数16.19万人。共有幼儿园358所,在园幼儿34835人。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%。小学、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%,巩固率小学100%,初中99.6%。
表4?? 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
机构
机构数
(个)
招生数
(人)
在校生
(人)
高等学校
3
4367
9893
普通中学
49
23177
85004
?初中
40
13193
51770
?高中
9
9984
33234
中等职业学校(含技校、卫校)
9
3758
10909
小学
126
10411
55929
特殊教育学校
1
8
173
幼儿园
358
11941
34835
文化事业繁荣活跃。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,博物馆9个(含7个民办博物馆),文化馆2个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0个(含民营剧团),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,乡镇文化站20个,农村文化大院1019个,15处文化遗产入选山东省首批“乡村记忆”工程文化遗产项目。拥有广播电台1座,电视台1座。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.28万小时,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.93万小时。年末,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20.11万户,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覆盖网络达到6600公里,全市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48.5%。
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。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2个(不含村卫生室),其中医院(卫生院)43个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509张;卫生技术人员(不含乡村医生)7632人,其中,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39人,注册护士3075人。每千人拥有床位4.82张、卫生技术人员5.65人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处。
体育事业再创佳绩。全市体育场地有3322个,总面积达到 338.45万平方米。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牌17枚、银牌19枚、铜牌32枚,其中,全国比赛金牌7枚。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,共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38项,增长11.8%;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520名,总数达到5800名;全年新增体育协会2个,健身俱乐部5个,非营利性体育协会及健身俱乐部达到35个;新增城乡健身设施220处,镇级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,村居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1.8%;销售体育彩票 1.63亿元,比上年增长51%。
十一、城乡建设
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。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,城区主干道路的配套改造建设步伐加快,更新改造道路面积 41万平方米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 5711公顷,覆盖率47.6%,公园绿地面积达1396公顷。天然气供气总量9241万立方米,其中,居民家庭用气1463万立方米,居民用户11.84万户,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77%。供热面积达到1368万平方米,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0%。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,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.67%;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
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。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,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42个,完成投资45亿元,比上年增长7%;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年末农村新型社区达到80个,比上年增长11%。全年建设农房6924户,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17%;改造危房1730户,建筑面积5.6万平方米,比上年增长15%。小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8%,绿化覆盖率达43%,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5%,垃圾集中处理率100%;村村通公路、通客车、通网络基本实现,自来水普及率100%。
十二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
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。全年新建水污染物减排设施9个,新建废气污染物减排设施 5个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%。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.69万吨、0.20万吨、6.78万吨、5.98万吨,分别比上年削减0.3%、0.5%、0.8%、5.5%。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,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点位11个,达标断面6个,达标率为54.5%,比上年提高7.1个百分点。年末细微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为84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4.5%;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平均浓度为133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6.3%。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46.8%,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171天,全年“蓝天白云,繁星闪烁”天数为197天,比上年增加18天。
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6起,比上年下降22.2%;死亡25人,下降21.9%;重伤7人,下降22.2%;经济损失319.7万元,下降55.7%。其中,道路交通事故累计发生53起,下降20.9%,死亡22人,下降15.4%,重伤7人,下降12.5%,经济损失19.7万元,下降8.1%;工矿商贸事故3起,下降40%,死亡3人,下降50%,无重伤,经济损失300万元,下降57.1%。
十三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人口保持低速增长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35.16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63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为79.53万人,比上年增加3.6万人,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8.84%,比上年末提高2.4个百分点。全年出生人口14556人,出生率为11.12‰;死亡人口7491人,死亡率为5.83‰;自然增长率为5.29‰。
表5 ??2015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
(单位:万人)
指?标
年末数
比重%
全市总人口
135.16
100
?其中:城镇
79.53
58.84
??????? 乡村
55.63
41.16
?其中:男性
67.84
50.19
??????? 女性
67.32
49.81
?
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。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24元,比上年增长7.8%;人均消费支出13910元,增长7.6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219元,增长6.8%,人均消费支出17311 元,增长6.4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4元,增长8.9%,人均消费支出9615元,增长9.0%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.1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.34∶1下降为2.20∶1。
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.01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0.83万人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.43万人,增加0.88万人;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.03万人,增加0.93万人;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8.74万人,增加 0.74万人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20.4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.99万人,参保率达到99.4%。
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全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586人,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24万元;月人均保障标准470元,比上年提高10元,月人均补差284元。全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115人,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810.4万元,增长3.8%;月人均补差162元,提高18元。全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779.9万元,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%。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7个,床位10753张,增长36.2%;收养5938人,增长6.9%。社会福利企业35家,安置残疾人员1789人;社区服务机构总数589 个。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.07亿元,筹集社会福彩公益金1800万元。
注:
1、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,正式统计数据以《莱芜统计年鉴》为准。
2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,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。
3、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。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